马铃薯晚疫病(PotatoLateBlight)由致病疫霉引起,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卵菌病害。
一、基本症状
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,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,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,呈褐色,并产生一圈白霉,即孢囊梗和孢子囊,尤以叶背最为明显;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,质脆易裂,不见白霉,且扩展速度减慢。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。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、卷缩,终致全株黑腐,全田一片枯焦,散发出腐败气味。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,稍凹陷,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,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。
二、发病条件
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,相对湿度95%以上、18~22℃条件下,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,冷凉(10~13℃,保持1~2小时)又有水滴存在,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,温暖(24~25℃,持续5~8小时)有水滴存在,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。因此多雨年份,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。种植感病品种,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,只要出现白天22℃左右,相对湿度高于95%持续8小时以上,夜间10~13℃,叶上有水滴持续11~14小时的高湿条件,本病即可发生,发病后10~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。
三、田间调查
我中心工作人员于2018年8月27-30日深入北部草滩地和南部山区马铃薯田间调查,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,平均病田率为13.2%,主要集中在北部草滩地,马铃薯正值收获期。
四、气象条件
2018年8月29日,榆林市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发布局地雷暴大风、短时暴雨消息: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冷空气共同影响,8月29日晚上到9月2日我市将有持续降水天气,最大雨强可达40mm/h以上,强降水主要集中在30日晚上至2日白天。
强降水及大雾天气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发展,希望各区域站指导各乡镇农民踏查马铃薯田快,对已发生晚疫病的植株进行处理,以确保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。
五、防治措施
1、栽培措施:(1)在其生长期内,要进行2-3次中耕培土,可减少游动孢子囊侵染薯块的机会。(2)加强栽培管理,开沟排水,降低田间湿度。(3)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,立即清除中心病株,并将其集中烧毁,以减轻发病。
2、现蕾期后开展大田普查,现蕾至开花初期,在连阴雨来临之前喷施2次保护性杀菌剂,如代森锰锌(全络合态)、丙森锌、双炔酰菌胺、飒复等进行预防。田间见病后,可选用内吸性杀菌剂,如甲霜灵、霜霉威、烯酰吗啉·锰锌、飓风(烯酰.嘧菌酯)、银法利(氟吡菌胺·霜霉威)等药剂喷雾防治。
喷雾力求均匀周到,若喷药后6小时遇雨,应及时进行补喷。喷药间隔7-10天,连喷2-3次。注重轮换用药,交替用药。
报、送:省植物保护工作站测报科、综合科;榆林市农技服务中心植保植检站; 区农业局、榆阳区各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
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
通讯员:梅成芳 1531966999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