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庄稼汉农资(集团)有限公司
农业服务咨询电话
服务热线:0912-3283911
首页>科技超市>科技刊物>病虫情报

2019年病虫情报第一期综合防治地下害虫

发布时间:2019-05-24 14:12:36 编辑:yunqinet 来源: 阅读:1958

预计我区地下害虫轻发生。

地下害虫是农作物生长的大敌,常为害作物种子、幼芽、根茎,造成缺苗,甚至毁种,导致农作物减产。我区常见地下害虫有蛴螬(金龟子)、金针虫(叩头虫)、蝼蛄(啦啦蛄)、地老虎(截虫),根据危害作物症状进行诊断,鉴别害虫种类,并进行防治。

一、症状诊断

1、蛴螬 金龟子的幼虫,取食作物的幼根、茎的地下部分,常将根部咬伤或咬断,危害特点是断口比较整齐,使幼苗枯萎死亡,大豆、花生、高粱受害较重。

2、金针虫 是叩头虫的幼虫,危害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马铃薯等,咬食种子、胚芽、根茎,危害特点是将幼根茎食成小孔,致使死苗、缺苗或引起块茎腐烂。

3、蝼蛄 在地下咬食刚播下的种子或发芽的种子,并取食嫩茎、根,危害特点是咬成乱麻状,同时蝼蛄在地表层活动,形成隧道,使幼苗根与土壤分离,造成幼苗干枯死亡,谷子受害较重。

4、地老虎 幼虫食性很杂,危害大豆、玉米、蔬菜等多种作物,白天潜伏土中,夜晚出土危害,危害特点是将茎基部咬断,常造成作物严重缺苗断垄,甚至毁种。

二、预报依据:

1、冬后存活率低

据我中心工作人员于41日和8日、15日分别深入病虫观察场、余兴庄办事处马家峁村、金鸡滩镇海流滩村,挖土调查10块田,共发现5块有虫田块,虫田率为50.0%。百杆总虫数为7头,其中死虫5头,活虫2头,死亡率为71.4%,平均每小方虫数约为1头,最高虫口为2头,折合亩混合虫口为667头,较上年减少10.7%

2、气象因素

根据陕西省气候中心短期预测,我区1-5月份降水偏少,气温偏高,不利于地下害虫危害。

三、防治措施:

在蛴螬、金针虫发生严重地区,应以拌肥、闷种为主,蝼蛄发生严重地区,以毒饵为主;地老虎发生严重地区,以深翻灭卵,除草杀虫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办法。

1、蛴螬、金针虫防治技术

1) 拌肥:用10%辛硫磷颗粒剂,每亩1.5-2.0千克均匀拌入种肥中播种。

2) 拌种:用25%噻虫..霜灵颗粒剂35~80/10kg种子包衣处理,并闷种。

3)灌根:发现幼虫危害后,用90%敌百虫1000倍液或75%辛硫磷1000-1500倍液灌根,每穴100克。

2、蝼蛄防治技术

l)毒饵:用 1千克 40%乐果乳油或 90%敌百虫,兑水适量,拌100千克炒香的麦麸或豆饼等饵料,稍加堆闷,撒施蝼蛄隧道洞口,每亩1-1.5千克。

2)诱集灭虫:利用蝼蛄的趋光性,可用灯光诱杀。

3、地老虎防治技术

1)秋后深翻灭卵,出苗前除草灭虫。

2)毒饵诱杀:用80%敌百虫可湿粉0.05千克与炒香豆饼5千克,兑水适量配成毒饵,于傍晚撒施在被害田,亩用1-1.5千克。

3)喷药:用50%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.5%溴氰菊酯(敌杀死)乳油1500-2000倍液,在黄昏地老虎出土之际进行喷雾。

4、综合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品种及其注意事项:

1、3%·唑磷颗粒剂(护地净):系毒死蜱和三唑磷混配剂,是当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呋喃丹、甲拌磷等高毒农药的首选替代产品。用于各种蔬菜、玉米、大豆、花生、西瓜等作物,防治韭蛆、小地老虎、蝼蛄、蛴螬、金针虫等地下害虫。具有毒性低、对作物安全、持效期长、使用方便等优点。苗床期可采用沟施或撒施,覆土后播种;移栽后可穴施,大田期可于行侧开沟施药或撒施,然后覆土。用药量为34公斤/亩。

注意事项:遇干旱天气应在药后及时灌(浇)水;对鱼类及水生生物毒性较高,对蜜蜂有毒,使用时不要污染水源及养蜂、养蚕场所;勿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;对烟草敏感,慎用。

2、48%毒死蜱乳油:属于有机磷杀虫剂,具有胃毒、触杀及熏蒸作用,易与土壤有机物质结合,对土壤及土壤地表爬行的夜蛾类害虫防效出色,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,对地下害虫和白蚁的防治效果较好。防治地下害虫每亩用48%乳油50毫升,加水50千克(即1000倍)灌浇,分别对韭蛆和蛴螬有效。

注意事项:为保护蜜蜂,应避免作物开花期使用。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;安全间隔期水稻、甘蔗、叶菜类7天,大豆、花生14天,玉米10天。

3、50%辛硫磷乳油:辛硫磷对害虫有强触杀以及胃毒作用,对鳞翅目幼虫有特效。特别适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及经济作物害虫。每亩用50%乳油250毫升加水250千克浇灌;或者每亩用50%乳油250毫升拌土撒施。

注意事项:黄瓜、菜豆对辛硫磷敏感,50%乳油5001000倍液喷雾有药害,甜菜对辛硫磷亦较敏感,如拌、闷种时,应适当降低剂量和缩短闷种时间,以免产生药害。高粱对辛硫磷也较敏感,不宜使用。辛硫磷在光照下易分解,应在阴凉避光处贮存。在田间喷雾时最好在傍晚进行。拌闷过的种子也要避光晾干,在暗处存放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

报、送:省植物保护工作站测报科;榆林市植保植检站; 区农业局、榆阳区各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